
轉編碼格式聽起來很簡單,但對於很多國家來說,是十分困難,因為很多在早年提供數碼地面廣播的地區,都採用 MPEG2 編碼,不少用家所採用的舊款機頂盒或電視機都只能兼容 MPEG2 解碼,香港本來也有這個情況。話說當年政府推行「數碼地面電視接收器自願性標籤計劃」,標籤分為「基本版接收器」與「升級版接收器」。「基本版接收器」的原意是提供簡單的接收與解碼功能,讓用家以更便宜的價錢購買機頂盒,用於欣賞現有的四個電視頻道(包括 11 本港台、 16 國際台、 81 翡翠台與 84 明珠台)的數碼版本。

不過,市面上根本沒有基本版接收器,在通訊事務管理局的資料網頁上,也找不到任何基本版接收器,原因其實很簡單,現時的解碼晶片都可兼容不同的解碼格式,基本版接收器不設 H.264 解碼,只是在韌體上作出控制而已,接收器不設 H.264 解碼,可減低產品的授權費用,令產品價格降低。不過,一部升級版接收器都只是收數百元,基本版接收器還有生存空間嗎?
既然市面上的產品都是升級版接收器,全面轉用 H.264 編碼對於用家來說完全無影響,而且 H.264 的編碼效率更高,提供更佳的動態影像補償( Motion Compensation )與色彩表現,減低 Artifacts 影像失真, MPEG2 可以正式與大家說再見。
相關網頁:數碼電視標籤計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