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小弟上一篇文,大家可能會問我,為何我會對一張 SIM 卡的簡體字會感到心寒?中文字的發展歷史悠長,經過多年的演變,在五四運動時期,已有人開始發表改革漢字的運動,早於 1922 年,錢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體的簡化方案,其中提出 8 種簡化策略,這是第一次系統提出漢字簡化方法,但最後並沒有廣泛使用。後來中共成立新中國,不單將字型簡化,更將漢字數目減少,所以小弟不會稱簡體字為簡體字或簡化字,而是殘體字。
好多香港人唔知殘體字如何摧殘中國文字,因為絕大部分根本不完全了解殘體字,同樣,大陸人亦不知殘體字有甚麼問題,因為學殘體字會學到腦殘,何解?舉個例子,「并」字本身是正體字,又是殘體字。中共的殘體字系統,最大問題是一個殘體字,本身可能是正體字,而且不同的正體字共同一個殘體字,「並」與「併」的殘體字都是「并」,只學殘體字,又沒有學正體字的人,又怎會分辨到「並」與「併」的分別?
在印象中,很多殘體字殘得很離譜,例如「鬱」字的殘體字是「郁」,兩個字有甚麼關係?原來漢字殘體化的其中一個原則,是取同音字,「鬱」與「郁」在普通話上是同音字,但粵語卻不是,很多香港人看到「郁闷」,還以為是「郁悶」,最後將兩個不同來源的漢字合而為一!
以下是一封在 Facebook 上下載,由「香港包公」寄給立法會議員陳偉業的信件,請找尋「簡→繁」後的殘體餘孽吧。
3 則留言:
我只係見到"一只"
一錯再錯,係必然的,先楂波同馬拉都係用簡體字,要地球人全部用番正體字談何容易?!
Sue:
全中國夠有10幾億人用殘體字,所以一錯再錯是必然的,這是放棄自己保護中國文化的綿力。使
用正體字已經成為近年兩會的議題之一,無法走回頭路,我有保留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