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

去年回顧

這幾日一個人在家中,不想早睡,看看 Bloglines 內自己訂閱的 RSS ,忽然看到一位朋友剛剛更新了自己的 blog ,進入 blog 看看,原來是寫一年展望。我問自己,對來年的展望是甚麼?其實年年都是一樣,就是自己快樂,同時亦令別人也感到快樂,這亦都是我多年來以「為別人的生存而生存」作為目標。不過,要令其他人快樂,亦未必一定做得到,不想做或冇能力做的,我一定會放棄,有能力做的,我會盡力做。小弟一直堅持這個理想,所以對我來說,不快樂比快樂更難。

最近又與一些朋友討論買樓問題,結論是:唔係供唔起層樓,而係冇理由用幾百萬買層數百呎新單位,如果有條件,緊係去抽居屋啦!不過小弟暫時諗唔到自己有乜資格申請居屋,所以已經放棄這個念頭,反正我唔使擔心呢個問題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多為自己打算
~charlotte

傻更更foolcat 說...

97年第一次置業,之前一直認為買樓不化算,看升樓市不如買地產股。但97年樓價實在升得人心惶惶,等董建華特首報告後都無下調便決定入市,完成交易時已跌了60萬,直至後來決定結婚前放售了結,前前後後花了200萬,買了一個難忘的教訓。

02年準備結婚,死心不息想再置業,穩守供~租策略(之前太太一直租樓住),用盡地產商優惠及家人資助(差不多等同95%按揭),趁低息買了個新盤。價錢比97第一擊還要平,但實用面積就大了成倍,最緊要是新樓。

一買就跌,但早預了,總之就是傳統思想結婚前要買樓。03年沙士過後樓市反彈,從此不用擔心負資產。加息兩厘後,供得有點吃力。

07年太太決定辭工四年全職讀神學,無錢唯有賣樓。之前聽曾淵滄和施永青分析,深信07年下半年樓市會升,但為了讀書無辦法,也不能守下去,開學前便賣出單位。原本要租樓住,陰差陽錯下在附近找了一個小單位,同樣供~租,差額剛好夠精打細算地供太太讀四年神學。

買完便遇上減息潮和加租潮,結果供樓錢僅租樓的6成,帳面更加有賺,完全在我們估計之外。(當然舊屋現時升值多很多,但現時可選擇樓盤少,等到現在才賣的話雖然賺多點,但一定買不到今天的小單位。)

阿信曾教,供樓多數用7成按揭,即係炒margin,小心樓市升跌幅度會被放大。(100萬樓,花30萬持有,樓市升10萬一成,所得即升了1/3。)

多年經驗亦顯示,自置物業除自住外,也是一項資產,資產便有保值、升值、貶值,以及流通性的問題。以資產質素來看,豪宅優於中小型物業,中小型物業優於上車盤,上車盤優於居屋,居屋優於公屋。又中小型物業及上車盤中,屋苑優於單幢樓,因為流通性及參考價(市場資訊)均勝一籌。

看美國次按新聞,現時美國新屋的中位數,一間小屋仔不用180萬港元,香港則到元朗、屯門、新界北買個眼鏡房私人小單位,可能都要過180萬。因此在香港買樓真係好搵笨。

看太太讀書的經驗,掌管萬事的是神(沒有信仰就當我在發up風好了),謀事在人成事在天,做人其實無須想咁多。以前信佛的朋友曾對我說,60~70年代身位中國人而又能在香港出生,其實已是一種福份,有瓦遮頭便成了。

那位朋友也很傳奇,曾試過以賭為生(但不是沉迷賭博,他真的過澳門贏多輸少),過了一段日子後改為去當房署公務員,收入好,養埋車,但一直都係住沙田的公屋。